【高考】2025年高考命题趋势,思维是“解题”的关键~

2025年高考的战鼓已然敲响。同学们都在紧张地备考。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,了解高考命题趋势是制胜的关键。今天,咱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2025年高考命题那些不得不关注的要点。


一、考点更基础,思维考查更深入

以往,高考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偏题、怪题,让不少同学头疼。 但2025年高考命题更加注重基础性知识的考查,强调对基本概念、原理和方法的深刻理解,避免了偏题怪题。这意味着,大家不用再花大量时间去钻研那些刁钻的难题,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核心考点上。比如,数学考试中,函数、数列等基础知识点的考查会更加注重概念理解和简单应用,而非复杂的技巧运算;语文的文言文阅读,会更强调对常见实词、虚词的理解和文章内容的把握。

不过,别以为基础知识简单就可以掉以轻心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,命题人会更深入地考查同学们的思维能力。例如,物理考试可能会给出一个生活中的简单物理现象,让你用所学的力学、电学知识去分析,这就需要你具备将知识灵活运用的思维能力,而不是死记硬背公式,


二、题面创新,灵活应用知识成关键

2025年高考题目的呈现方式会更加创新,这种创新不是增加新的考点,而是通过新颖的问题背景或表达形式,考查同学们能否将已有的知识灵活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。比如,英语阅读可能会选取科技前沿的文章,或者从社会热点话题切入,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,还要有对不同领域知识的了解,能够快速适应新的语境去答题。

再看数学,可能会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,如投资理财、数据统计等,让你建立数学模型去解决,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多关注生活,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,培养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,遇到新问题时,能够迅速调动所学知识,找到解题思路。


三、开放性问题增多,综合素质受重视

近年来,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估,2025年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。开放性问题、探究性问题将大量出现,旨在培养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,比如,语文作文可能不再是传统的命题作文,而是给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,让你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论证,这就需要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,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,提出独特的见解。

在考试中,也可能会出现跨学科的开放性问题,要求你综合运用政治、历史、地理的知识去解答。这就提醒同学们,在日常学习中,不能把各个学科孤立起来,要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,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。


四、紧跟时代热点,考查视野更广阔

高考命题会紧跟时代脉搏,聚焦热点领域。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,航空航天、电子信息、6G、量子计算、新能源、生物科技等领域,都是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学科命题的热点,比如,物理考试可能会以航天卫星的运行轨道为背景,考查万有引力、圆周运动等知识;化学可能会结合新能源电池的研发,考查化学反应原理。

同时,时政与社会热点也是高考的重要素材。从共同富裕、十四五规划到抗疫经验、世界格局变动,再到二十大报告等重大议题,都是语文、历史、地理、政治等科目可能涉及的内容。同学们平时要养成关注时事新闻的习惯,对这些热点话题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。
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元素,特别是在文史类科目中,围绕文化自信构建的问题会日益增多。比如,历史考试可能会考查古代文化制度的演变,语文考试中可能会出现对古诗词文化内涵的深度解读。

面对2025年高考命题的这些趋势,同学们要调整备考策略,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,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,关注时代热点,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。


以重点考查五大关键能力

在关键能力方面,高考命题将注重对信息获取与加工、逻辑推理与论证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、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、语言组织与表达等方面的考查。

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


信息识别、获取与加工要求学生能辨识模型、图表、数据、文本中的各类信息,从中提取关键内容,建立关键信息之间的逻辑关联,并与已学知识进行嫁接整合,将熟悉的背景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,解决复杂环境中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。

高考命题,通过文字、图形、表格等方式呈现试题,加大试题信息的广度和容量,考查学生从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材料中进行筛选-分类-概括-连接-转述关键信息的能力。

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


着重考查学生根据已有前提和证据逻辑一贯地得出可靠结论的能力,一方面强调逻辑的有效性,另一方面要求证据的可靠性。通过比较、概括、推理、综合等思维方法的学习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论证能力,促使学生思考时做到清晰、准确、规范、严谨,表达时做到言之有物、言之有理、言之有据。

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能力


科学探究是围绕“科学问题”展开的一系列“求解”过程,是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,要求学生合理组织、调动相关学科知识,实施调研、探究或实验的活动,采用严谨求真、实证性的逻辑思维方法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、分析问题,并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。

与科学探究类似,思维建模(包括数学建模、物理建模等)能力是将思维过程模型化、可视化、可运算的能力,主要包括科学抽象、核心变量选择、模型建构、理想实验、科学推理与数学运算等环节。

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能力的考查在数、理、化、生等理科学科中更为突出,主要以各种模拟情境的科学实验与科学场景,把科学研究活动中的重要步骤、核心环节、主要参数,以图文、数据形式进行问题设置,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。

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


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,能够自觉运用分析推理、逻辑论证、甄别加工等方法,使用可靠的证据,得出自己的观点,解决实际问题。

对于高考试题而言,批判性思维考查形式一般表现为:独立提出问题、评估证据与理由、揭示隐含前提、开放与竞争性结论、构造替代论证、阐释或评估可能的后果等。

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


语言表达考查学生能够运用规范和富有逻辑性的语言进行清晰、有条理的书面表达,能够准确地运用学科术语表达抽象的概念和学科知识。

可以说,语言组织与表达是思维世界的具体呈现。语言组织与表达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:核心概念、逻辑推理与论证的过程、事实证据、观点与结论、专业的术语或符号等。

当然,上述五大关键能力是相对于所有学科共性而言的,各学科在能力侧重点和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,而且还需要结合学科属性和特征,来准确理解和把握各学科的关键能力。

概而言之,高考试题要通过特定的任务驱动和情境创设,增强试题的开放性、探究性和创新性,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、调动关键能力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术支持: 全企网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留言
  • 位置
  • 会员